|
潍坊市出台我省首部潍坊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办法 |
|
发布时间:2010-12-18 来源:硅pu厂家 点击次数:1900 |
为改变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缺乏、农民健身难的状况,促进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05年,我市率先在农村地区实施了“121工程”,即每个村建设“一个篮球场、两副乒乓球台、一条健身路径”,这一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截至09年底,全市8441个行政村已有6331个配套了全民健身设施,占总数的75%。同时,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方便市民健身,结合我市对白浪河、涨湎河、虞河的治理改造,完成了三河六岸和中心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初步打造完成了“中心城区10分钟健身圈”。这些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有力的推动了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施磨损和老化现象严重,有的配件需要更换,机油需要添加,器材维修问题日益凸显。有些器材仅仅是一个小螺丝的脱落或轴承中一个滚珠的磨损,造成了整个器材的不能继续使用。有些破损件更换不及时,也给群众锻炼埋下了隐患。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我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保护广大群众的健身权益,保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功能的完整性,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有关地区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潍坊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并将从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我省首部针对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制定的办法。《办法》主要有以下五大亮点: 一是进一步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责任。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管理维护”的原则,充分落实捐赠协议书的规定,由各县市区体育部门负责及时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书,落实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属地管理责任,并确定专人负责管理,从属地管辖和人员职责上加大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力度。同时县市区体育部门及乡镇、街道文体站要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本辖区内健身设施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及时处理。在三年质保期内,中标企业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文件的承诺,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实行售后“三包”对投标器材提供免费维修和更换;质保期后,收取零部件成本费。 二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由市体育局投资建设的对外开放的中心城区(奎文区、潍城区、高新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体育部门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成立由市体育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各区体育部门分管领导和市体育局群体科负责人任成员的中心城区健身设施管理维护领导小组;组织成立由专门人员组成的管理维护队伍,负责中心城区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指导群众健身。 三是划分片区,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管理维护人员。依照中心城区健身设施的分布状况,按近划片的原则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奥体公园片区、人民广场片区、怡园片区、宝利公园片区、金融园片区、纺华园片区、东苑公园片区、樱园片区、白浪河片区和虞河片区等10个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一名管理维护人员。人员由各区体育部门负责初选、推荐,经市体育局中心城区健身设施管理维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后确定人选。中心城区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人员将从退休体育教师或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招聘,要求男性,年龄不超过60岁;同时热爱体育事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社会经验,具备指导群众健身的基本技能,善于沟通、服从管理,掌握基本的器械维修和使用常识。聘用后将具体负责区域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指导群众正确健身、合理使用健身设施。 四是划拨专项经费,为制度落实提供保障。为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工作落到实处,市体育局每年将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一定数额的管理维护专项经费,用于超出质保期后老化、损坏的健身设施维修管理,给予管理维护人员一定的报酬。各县(市区)也要参照市体育局的做法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 五是注重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爱护全民健身设施的重要意义,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文明健身、科学健身的同时,抵制不文明行为,自觉爱护全民健身设施,纠正他人损坏全民健身设施的行为,有效降低全民健身设施的损坏率,积极主动地做好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 《潍坊市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办法》的颁布,填补了我省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办法的空白,对管理好、维护好、使用好公共体育设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维护政府的公众形象,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